吴亮律师
工伤保险待遇追偿是指,当员工发生工伤并被认定为工伤后,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和期间的工资福利等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共同承担。若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工伤保险基金可先行支付这些费用,并有权向用人单位进行追偿。 ✫✫✫✫✫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 在工伤期间,用人单位应正常支付员工的工资,保险公司不会额外支付误工费。如果用人单位未支付或支付不足,员工可以申请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相关费用,然后向用人
工伤认定主要遵循以下这些规则原则: 首先是无过错责任原则,意思就是不管职工在工伤事故里有没有过错,只要符合法定的工伤情形,那就得认定为工伤。比如说,职工可能在工作的时候不小心受了伤,哪怕他自己没什么过错,也能算工伤。 其次是工作原因原则,一般工伤大多是因为工作原因才导致的,像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为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而受到的事故伤害,就属于工伤范畴。 然后是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原则,就是说在正常的工作时间里,在规定的工作场所内发生的伤害才可能被认定为工伤。 最后
通常来讲,从立案到开庭收到传票的时间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因为它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在民事诉讼里,一般会在立案后的5天内把起诉状副本发送给被告,而被告则有15天的答辩期。 接着,法院会依据案件的繁简程度以及自身的排期安排来确定开庭的时间,然后再向双方当事人送达传票。这个过程有的时候很短,可能就一两周的时间;但有的时候又会比较长,可能会拖上好几个月。 至于刑事案件,时间相对来说就比较短,通常会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安排开庭,并且会通知被告人以及辩护人。 行政案件的时间也不是固
拿手机拍摄不一定侵犯肖像权。在未经本人同意,非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他人肖像的情况下,如果不是为了新闻报道、或者不是同公安机关一样为缉拿犯罪嫌疑人而发布通缉令,那么拿手机拍摄就是侵犯肖像权的行为。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八条自然人享有肖像权,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肖像是通过影像、雕塑、绘画等方式在一定载体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识别的外部形象。第一千零一十九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
合同纠纷案件的结案时间可不是固定的,它会受到好多因素的影响。要是适用简易程序,从立案那一天开始算,三个月内就能审结;要是用普通程序,一般是从立案那天起,六个月内可以审结。 不过,如果案件比较复杂,需要延长审限的话,经过法院院长批准,能再延长六个月。要是还需要继续延长,那就得报请上级法院批准。 另外,要是案件涉及到鉴定、公告之类的特殊程序,这些所花费的时间可不计算在审限里面。而且,要是当事人能够和解或者调解成功,那也有可能提前把案子给结了。 总之,具体的结案时间可不能一概
劳动者因为公司补交社保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 你好,可以要求单位补缴社保,劳动者离职可以获得经济补偿金,单位拒绝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维权。 ✫✫✫✫✫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
申报工伤时通常得准备这些材料: 首先是工伤认定申请表,一定要如实填写工伤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原因等相关信息。 接着,要有能证明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含事实劳动关系)的材料,像劳动合同、工资发放记录、工作证之类的。然后,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很重要,它是确定工伤伤害程度和性质的关键依据。再就是工伤事故的相关证据,比如说现场照片,还有证人证言等,这些能清晰地证明工伤事故发生的经过和原因。最后是身份证复印件,主要是用来证明申请人的身份信
首先,在微信上向别人要钱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措辞要恰当且文明,可别用威胁或者侮辱之类的不当语言。一开始,可以礼貌地表明自己的身份和来意,比如说“您好,我是[您的姓名],之前您向我借了[具体金额],现在已经到了约定的还款时间,不知道您方不方便还款”。 然后,要把聊天记录好好保存起来,因为这很可能会成为以后主张自己债权的重要证据。要是对方承认自己欠款了,但是说暂时没有能力偿还,那我们就可以和对方商量一个新的还款计划,并且一定要在微信里明确地记录下来。 要是对方拒绝还款,或者态度
缓刑,指的是对于那些触犯了刑法律法,经过法定的程序被确定已经构成了犯罪,并且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主体。首先会先行宣告他们有罪,不过暂时先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一般来讲,当判决缓刑之后,可不会马上就把人给放了。法院宣告缓刑之后,得办理一系列的手续,就像得通知社区矫正机构之类的。只有在这些相关的手续都办理完毕了,并且也符合法律所规定的条件了,那被判处缓刑的人员才可以离开羁押的场所。 不过,如果在判决之前就已经采取了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这类非羁押性的强制措施,那么在判了缓
咱可得好好唠唠这借款纠纷起诉地点的事儿。就拿那被告住所地法院来说,就好像员工借了钱跑了,那咱就得到他常住的地方去告他,就跟追着他要账似的。再说说合同履行地法院,就好比出借人把钱借给员工,那接收钱的地方就是合同履行地,也就是出借人所在地。这就好比出借人在家里等着收员工还的钱,所以这里也可能有管辖权。 不过,可别小瞧了那合同约定管辖法院这事儿。要是员工和出借人在借款合同里事先就约定好了哪个法院有管辖权,而且这个约定还不违反法律规定,那可就得按照约定来,就跟签了个特殊的“